2023-07-19 15:59:18 作者:工程系 浏览数: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社会实践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积极走向田间地头,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引导我系青年教师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太阳成集团tyc4633工程系助力乡村振兴赴莱阳市羊郡镇西埠前村社会实践团“乡”约盛夏,于7月15日在莱阳市羊郡镇西埠前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观西埠前村党支,学脱贫致富精神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乘坐大巴车从太阳成集团tyc4633出发到达西埠前村村委,西埠前村村委书记李才荣在村委迎接。李才荣书记对实践服务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座谈会上,李书记讲述了自己怀着“一定要找到致富门路,拔掉穷根”的坚定信念,一年内让村民吃上自来水,两年内村内道路实现全部硬化,三年内带领村民实现致富的目标,竞选成为村支部书记。李书记讲到,自己曾经在潍坊寿光打工,想到潍坊寿光的致富经验,我们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呢,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李才荣带领村“两委”、党员代表自费去寿光参观学习蔬菜大棚的建设生产运营模式,带头规划土地流转、调地、大棚选址,挨家挨户做工作,然而一腔热情却屡吃“闭门羹”,穷怕了的村民不愿意交出自家的口粮地,对于大棚技术一无所知的村民更是不敢轻易尝试。走投无路之时,村两委成员决定率先垂范,拿出自家所有地建成9个大棚,攻坚克难,终于取得初步成效。
随后村党支部指导愿意入社的村民建成60个大棚,终于摸索出一条以“黄瓜”为主的产业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500个大棚,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高标准冬暖大棚黄瓜种植基地,年人均纯收入可达6万元左右。通过李才荣书记的讲解,实践团队队员了解到西埠前村由河沟坑洼、土地荒芜的偏僻闭塞村庄,变为胶东半岛最大的高标准冬暖大棚黄瓜种植基地,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黄瓜种植大棚,研黄瓜种植技术
在村民的带领下实践团实地参观学习黄瓜种植大棚。队员围绕着普通田间种植与大棚种植黄瓜之间的区别向菜农咨询,并得到了详细解答,菜农指出:首先是土壤配置的不同,大棚的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园土或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将过筛后的营养土按照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克多菌灵混匀配成药土;其次是温度湿度控制的不同,大棚黄瓜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尽量要使叶片不结霜、无滴水,最好采用长寿流滴减雾大棚膜;第三是浇灌方式的不同,大棚黄瓜采用滴灌灌溉,滴灌可以将水分和肥料直达作物的根部,可以使得其他地面和土壤减少水分,同时也可以使得作物整体环境的湿度降低,进而抑制杂草和其他有害害虫的生长发育,能够高效的提供水分肥料,因此能够大大提升黄瓜的品质,实现黄瓜高产量、高质量、好口感的目标。
走农村乡间小路,学农业种植知识
实践团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田间,沿途听取了指导老师普及的农业知识,并调研了菜农种植黄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期间指导老师介绍了苹果种植技术、有机肥、大豆固氮的原理及作用;同时调研了菜农在种植黄瓜时,对种植工具创新改进需求,如:夏季大棚如何保障大棚通风,确保黄瓜幼苗健康成长,冬季如何对大棚有效保温,如何根据大棚建设实际情况对大棚进行保温、清雪,以及急需解决如何处理黄瓜秧的问题等其他问题。
宣科学种植技术,助乡村经济振兴
实践服务团从黄瓜防虫害、夏天大棚防中暑两个方面进行了宣讲。关于防虫害,主要围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进行宣讲,使村民了解了更多有效治理虫害的措施;关于防中暑,主要对中暑先兆、高温防范措施、中暑急救措施进行宣讲,使村民学会了科学有效的防范中暑措施。
通过此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能够扎根乡土深处,深入学习西埠前村党建统领谋发展干群合力探新路的经验方法,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的艰辛与坎坷,体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领略到了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学好文武艺,以专业所学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