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16:21:06 作者:慕翰勋 来源:生物工程学院 浏览数:0
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推动理论教学与实操实践深度融合,11月5日,生物工程学院园林园艺教研室全体教师及辅导员慕翰勋老师,带领园林Z2025级1、2班全体学子走进生态园试验田,开展以“杂草清除+土壤初整”为核心的农耕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躬身劳作中体悟园林专业真谛,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劳动本领。
上午九时,试验田畔农具齐整、意气风发。活动伊始,田伟老师以“土壤肥力与植物生长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浅出解析杂草清除的核心要义:“杂草既是养分争夺者,亦是病虫害传播载体,彻底清除是保障后续栽培试验成效的基础。”徐术菁、梁成林、丁瑞瑞、张赞等教师则聚焦土壤结构观察、杂草种类甄别等专业细节,通过“现场教学+答疑解惑”模式,为学子们梳理实操逻辑;慕翰勋老师现场示范锄头、耙子等农具的规范使用,从握具姿势到发力角度、从除草技巧到平地要领,逐一拆解指导,为实践活动筑牢技术支撑。

理论落地,实践启程。学子们以班级为单位组建2大组12个协作小组,迅速投入田间劳作。田垄间,大家弯腰俯身,细致拔除苍耳、狗尾草、牛筋草等杂草,遇深根杂草便以小锄头轻刨土壤,确保根系完全脱离;田埂上,手持耙子的学子来回梳理土块,敲碎硬结、填平低洼,让每一寸土地都趋于平整。老师们穿梭其间,既是技术指导者,也是协同劳动者——或协助清运杂草,或点拨操作细节,或鼓励团队协作,让专业赋能贯穿实践全程。

近三小时的躬身耕耘,换来了试验田的焕然一新。尽管汗水浸湿衣衫、泥土沾染裤脚,但学子们脸上洋溢的成就感愈发浓烈。“原来课本上的‘土壤团粒结构’,在耙子的起落间如此直观。”“亲手拔除杂草才明白,园林养护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耐心与坚持。”学子们的感言,道出了实践育人的深刻成效。田伟老师在总结时强调:“试验田是园林专业的‘活课堂’,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农耕基础技能,更让大家深刻理解‘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育人逻辑,真正实现从‘知’到‘行’的跨越。”

据悉,此次平整后的试验田将作为园林植物栽培试验的核心阵地,园林园艺教研室还将围绕该平台开设系列实践课程,构建“课堂-试验田-产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此次农耕实践,既是太阳成集团tyc4633践行“五育并举”、深化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也是园林专业推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生动缩影。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让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厚植劳动精神,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园林人才筑牢根基。
鲁公网安备 37068202000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