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本科)

    2025-04-22 10:26:56           浏览数: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解决心理学现实问题的实证研究方法和专业实践技能,拥有深入实践解决问题的工匠精神,能够胜任学校心理工作领域、其他社会心理工作领域(包括心理咨询机构、社区、企业、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与发展等方向,展现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要求1:思想品德与职业情操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心理服务行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要求2:心理学专业阅读与交流方面,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沟通交流心理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能持续汲取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具有一定的专业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要求3:心理学理论知识方面,掌握扎实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多层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要求4:心理专业技能方面,熟悉心理教育教学技能、心理咨询技术、人才测评方法、常用心理测评工具等,能够运用各类心理学专业工具获取、分析数据,能熟练运用解决心理问题所需要的相关软件;

  要求5:心理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分析与报告,能在专业指导下开展心理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要求6:心理问题解决方面,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和反思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创造性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要求7:团队协作方面,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要求8:自我发展方面,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四年

  最长学习年限:八年

       四、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实践导向、学科融合、服务社会”为核心特色,聚焦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心理学人才,具体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双核驱动”学科交叉融合

  以心理学为核心,深度整合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资源,构建“理论—技能—应用”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协同开发的跨学科课程,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三级贯通”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课程实践—校企实训—社会服务”递进式实践体系,强化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核心技能训练,依托学院合作实践基地开展真实项目实践,提升职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三)“校政企联动”服务地方发展

  联合政府、组织、企业搭建协同平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社区心理援助等社会服务项目,推动心理学成果在地方治理与企业效能中的落地应用。

  (四)“职业化+个性化”培养路径

  以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 "职业技能筑基 + 个性发展赋能" 的分层培养体系。通过聚焦职业技能认证模块,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通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及创业孵化等路径,支持学生多元化发展,形成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

  六、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发挥专业优势,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组织管理及科研教育工作:

  教育领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高校心理辅导员、教育机构课程研发人员,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及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企业及人力资源:担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关系专员、EAP(员工帮助计划)咨询师、人才测评师,助力组织人才选拔与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社会服务领域:在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福利机构、司法系统担任心理咨询师、心理矫正师,开展心理援助、家庭关系调解及犯罪心理干预工作。

  医疗卫生领域:于医院精神科、社区卫生站担任心理治疗师助理,协助开展心理评估、焦虑抑郁干预及康复支持服务。

  科研与深造:攻读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向硕士、博士学位,或进入科研院所、政策研究机构从事心理学应用研究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自主创业:创办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或提供企业培训、心理测评等市场化服务,推动心理学成果的社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