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情介绍

    2023-04-11 08:28:33           浏览数:0

 一、图书馆概况

学院图书馆是一栋独立的馆舍建筑,总面积约6000㎡,整体呈“工”字形结构,1986年投入使用,目前有阅览座位453个,主要承担文献资源建设、读者咨询服务、流通阅览服务、校园文化与阅读推广等职能。

二、组织结构
 

图书馆现有综合事务中心、流通阅览中心和文献资源建设与技术中心共3个内部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着馆内综合事务、流通阅览和馆藏资源建设与信息支持等相关服务。

分管校领导:莫红菊

副馆长:宋雪杰

综合事务中心:宋天乐、刘芳(兼)、宫露菡(兼)、杨淑婷(兼)、王斐(兼)

流通阅览中心:宫露菡、杨淑婷、宋秉学、位毅、蒋斌、王斐

文献资源建设与技术中心:刘芳、宫露菡(兼)、宋天乐(兼)、杨淑婷(兼)、王斐(兼)

三、人员结构

图书馆目前有在岗教工9人(含劳务派遣1人,工勤岗1人),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11.1%,本科学历77.8%,专科及以下学历11.1%。

四、开放时间

自习区开放时间:早7:30—晚22:00(周一至周日)

阅览区开放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4:00-17:30(周一至周六)

周开放总时长:101.5小时

四、资源建设

(一)纸电资源建设:截至2025年3月1日,图书馆拥有馆藏图书总量983994册。其中纸质图书827813册,占比84.1%,镜像电子图书156181册,占比15.9%。纸质图书中,社科类种数占比59.19%,册数占比63.5%;自科类种数占比40.8%,册数占比36.48%。(2024年采购的镜像电子图书,正在有序录入系统,全部数据加工完毕后,馆藏图书总量将达到 1186782册。其中纸书827813册,占比69.8%,电子书358969册,占比30.2%。)

图书馆拥有自购数据库3个,读者可阅读访问的电子资源超过100万册,试用数据库14个,涵盖我们全部学科专业。

(二)特色资源建设:建设有古籍库、民国库、地方志等3个特色数据库。

(三)学科服务与科研支持

1.OA资源推广。目前依托PubSchlar公益学术平台,汇聚公益学术资源,服务学科创新工作。

2.线上学科服务群。开展24小时文献传递服务工作,利用AI科研工具开通智能索道,服务科研创新工作;做师生的学术出版顾问,群内定期推送核心合集期刊收录变化情况及新晋刊物介绍。

3.整合网络资源。开展面向特定师生群体推送的视频教育资源,如信息素养能力提升讲座、考研及四六级考试相关讲座。

五、文化建设

以“一员一品”为抓手,以新媒体为宣传平台,持续经营校园文化品牌服务建设,目前拥有“金秋读书节”、“书香日历”“海院图林之声” “山东特色方言集锦” “遗”脉工坊等品牌,形成以“一节为轴心,一日一声,一言一坊”为四翼的多元文化服务矩阵。

六、服务模式

一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结合馆员自身专业,对口服务各二级学院。

二是建立课程服务跟踪体系。与专任教师在“资源服务、场所服务、拓展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不定期举办课程资源推荐会,向特定读者推广宣传课程资源,开展课程跟踪服务。

三是开展课题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在各级别课题,特别是省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果跟踪等方面,集中馆员骨干进行对题服务,为我们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四是开展“终身书房”特色服务建设。让在校读者和毕业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随时开启免费阅读,养成随时、随地、随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是开展毕业生特色服务。

六是开展常态化有奖阅读活动。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文化路11号 邮编:265200
备案号:鲁ICP备14026320号-2